■在廣州市越秀區一家幼兒托育機構門口,停放著很多 寶寶手推車,顯示廣州市的托育需求旺盛。 新快報記者 李小萌/攝
托育處事 供給嚴重滯后,滿足需求、機構解困、培養人才、完善監管等方面問題突出
編者按
孩子不到3歲,上不了幼兒園,年輕的雙職工父母忙于打拼,怎樣照顧孩子?如果把孩子送到托育機構,又擔心機構的資質和處事 質量——在廣州,相信很多 市民都遇到過這一難題。
事實上,3歲以下嬰幼兒托育難題已經引起人大代表、政協委員,以及普通市民的關注。在2019年廣東省兩會期間,多位政協委員的提案關注0歲至3歲嬰幼兒托育問題,提案建議大力發展“單位托管”模式,探索以社區為主的家庭互助式托育處事 等。
新快報在這一領域也連結了高度的敏感。2019年12月5日,新快報“策周刊”以4個版的規模,敏銳地提出“選擇托育機構如玩大冒險”這一都市生活難題,深入探討了發生 這一困境的原因、托育市場的現狀等。
2020年兩會召開在即,0歲至3歲嬰幼兒托育再次成為公眾關注熱點。新快報記者通過走訪、梳理資料等,再次發聲,以系列報導 的形式四問3歲以下嬰幼兒托育難題,力求找到完美的處理方案。
如何讓0歲至3歲嬰幼兒這一“最柔軟群體”得到最好的照料?這個問題牽動著家長和公眾的心。2020年1月,國家衛健委透露,目前我國0歲至3歲托育處事 供給嚴重滯后。傳統家庭在照料嬰幼兒上顯得越來越力不從心,市場上的托育機構也不能 滿足需求。
廣東的0歲至3歲托育供給同樣面臨著旺盛的市場需求與托育市場機構稀少、收費高昂 、師資不夠 、規范缺失等之間的矛盾。圍繞著滿足需求、機構解困、培養人才、完善監管等方面,新快報將在廣東省兩會期間“四問”3歲以下嬰幼兒托育問題,與各界一起探討處理之道。
■專題謀劃 :新快報記者 陳紅艷 吳曉嫻
■專題采寫:新快報記者 沈逸云 吳曉嫻
●現狀
托育需求與市場都很火爆 托育機構入托率只有4.1%
隨著“二孩政策”放開,0歲至3歲嬰幼兒的托育需求一下子凸顯出來。
新快報記者了解到,早在2016年和2017年,原國家衛計委和國務院婦兒工委做過相關的抽樣調查。其中,2016年原國家衛計委在10個城市的調查數據顯示,33.3%的家長有此需求。2017年國務院婦兒工委在四省市的調查數據則顯示,48%的家長有此需求。
需求日漸增長的同時,托育市場亦逐漸火爆,0歲至3歲嬰幼兒托育機構發展顯現 勃勃生機。據華經家產 研究院發布的《2019-2025年中國嬰幼兒教具行業發展趨勢預測及投資戰略咨詢陳說》顯示,2018年我國嬰幼兒托育市場規模達905.38億元,同比增長8.4%。預計到2022年,市場規模將達到1182.07億元,同比增速將達9.8%。
需求與市場的雙火爆,卻與現實生活中的低入托率形成鮮明對比。據測算,城市3歲以下嬰幼兒在各類托育機構的入托率僅為4.1%,而發達國家3歲以下嬰幼兒的入托率在25%至55%之間。
這一“冷熱對比”在廣深兩市亦十分凸顯。依照 廣州大學廣州發展研究院、廣州市藍皮書研究會所作的《廣州市0-3歲托育處事 專題調研陳說》顯示,近六成受訪者有讓孩子入托的需求,但廣州嬰幼兒實際入托率不夠 5%。而在今年 的深圳市政協六屆六次會議上,深圳市政協委員陳志洪即建議深圳率先建立完善0歲至3歲托育處事 體系,協助家庭平衡上班與育兒之間的矛盾,建立覆蓋人群廣、處事 條理 豐富、供給渠道多樣的托育公共處事 體系。
●進展
國家已出臺兩部“托育國標” 廣東省廣州市均跟進落實
需求與市場“火熱”與實際入托率“酷寒”,這一熱一冷在必定 水平 上折射出家長對托育機構資質的擔憂。與此同時,數量少、分布不均、師資人員素質 良莠不齊 等問題,均是家長選擇機構時難以“下手”的原因。而這些難題背后所指向的,是托育行業打點 規范方面的空白。
這一空白,直至2019年才逐漸填補起來。去年5月,國務院辦公廳發布《關于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處事 發展的指導意見》,對嬰幼兒照護處事 進行了頂層設計,更明確了托育機構的登記注冊部門,處理“名不正言不順”難題。去年10月,國家衛健委印發《托育機構設置尺度(試行)》和《托育機構打點 規范(試行)》,兩部“托育國標”出臺,從場地、設施、人員、打點 等多方面進行尺度細化。
聚焦到廣東,去年9月,由廣東省早期教育行業協會牽頭組織,會同相關研究機構、學術院校、專家和行業代表共同體例的《嬰幼兒托育處事 規范》和《早期教育機構打點 規范》兩項團體尺度正式實施,這在全國尚屬先行之舉。
而在各城市中,廣州市亦走在前列。去年底,廣州市衛健委透露《廣州市推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處事 上班實施方案》已完成起草,這意味著“托育市標”即將出臺。同時,廣州市市場監管局開始受理營利性嬰幼兒照護機構注冊登記,目前已有近40家取得“合法資格”。
廣州市衛健委介紹,將采納 “屬地打點 ,各負其責”“綜合監管,強化處事 ”的原則監管托育機構。在公共安閑 監管方面,消防由消防部門負責、安閑 視頻監控由公安部門負責,依法登記、經營行為監管、食品安閑 監管將由市場監管部門負責。衛生保健方面、傳染病防控等監管將由衛生健康部門負責。
●“四問”托育
一問
年輕父母“求托若渴”, 托育機構又少又貴,怎處理?
如今雙職工家庭廣泛 面臨孩子沒人照顧的尷尬。即使自己 上陣,很多年輕父母也不知如何照護和教育 0歲至3 歲孩子,好比孩子哭鬧是因為餓了、拉便便,還是因為患病了?很多家長都“懵查查”。
家長想找托育機構則發現機構少、收費高、離家遠、安閑 沒有保障。在新快報記者此前的采訪中,有家長直呼:“在家附近方圓幾公里找了幾圈,公立托育機構幾乎是空白;走訪了幾家提供類似處事 的私人托育機構 ,很多 沒辦任何營業執照,不敢貿然把孩子送過去。”
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《關于促進 3 歲以下嬰幼兒照護處事 發展的指導意見》明確提出,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以“家庭為主,托育補充 ”為基來源根基則,為家庭提供科學養育指導是發展嬰幼兒照護處事 的重點之一。目前 0歲至6 歲嬰幼兒衛生保健、孕產婦保健處事 已經納入基本公共衛生處事 ,由基層醫療機構免費提供,并將繼續加大對嬰幼兒家庭醫生簽約處事 等上班來加強家庭養育指導。
二問
托育機構辦證難、缺場地,缺少政策指引,怎處理?
家長叫苦,托育機構也喊難。新快報記者走訪發現,很多 機構沒有合適場地、辦園本錢 居高不下,難以盈利,缺少明確政策指引和行業尺度,只能靠自己 摸索。
“扣除開支,幾乎不賺錢,更多的是靠情懷來經營。”廣州一間托育機構的創辦人阿靜如是感嘆。
《關于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處事 發展的指導意見》明確了托育機構的主管部門,但以廣州為例,衛健部門并沒有 明確存案細則,導致托育機構無法真正做到“名正言順”。
去年10月,國家衛健委印發《托育機構設置尺度(試行)》和《托育機構打點 規范(試行)》。有業內人士反映,這些尺度對于目前保留 艱難的機構而言過于苛刻,希望依照 實際情況進行調整。
三問
待遇低,教育培訓體系不完善,師資不夠 ,怎處理?
國家衛健委透露,隨著托育需求迅速增長,目前我國3歲以下托育處事 人才缺口大的問題越來越凸顯。此外,從業人員素質 也良莠不齊 。
廣州市政協委員付偉認為,培訓學歷教育的院校和機構較少,對嬰幼兒照護處事 行業的專業人才缺乏須要的資質認可,存在從業人員待遇不高、持證從業人員稀缺、學歷教育和培訓體系不完善、從業人員隊伍不不變等問題。
“希望社會提高對早期教育的職業認同度,盡快出臺嬰幼兒養護行業尺度和人才培養尺度,拓展提升早教人才培養條理 。”廣州幼師學校校長丘毅清如是說。
四問
相關法規細則缺位,托育機構監管有空白,怎處理?
目前在政策層面,幼托教育法規政策處于空白狀態,廣東規范0歲至3歲嬰幼兒照料和教育問題的法規細則缺位,托育機構的辦學質量缺少監管。